印尼是一个1945年才独立的年轻国家,且过往历史有着非常浓厚的殖民地经济色彩,在世界舞台上的声音并不响亮。
“印尼地方保护主义盛行,政策的不友好,让很多前去创业的卖家‘流血’连连。”在久居印尼的投资人Alan看来,印尼过去缺少经济开放性,甚至存在某种程度上的贸易保护主义。但令人兴奋的是,现今,印尼正在发生变革,当地领导人提倡大力发展电商的政策路线,并放开了行业的外资投资。
在这股新思潮的引领下,正在上演印尼版本的“改革开放”,并给当地带来巨大的互联网红利。”Alan指出,在2019年的印尼大选辩论会上,当时的总统候选人佐科重点提问了如何支持印尼独角兽(指代市场价值超过10亿美元的技术类初创企业)的发展。
也是在近几年中,诸如Goto、Bukalapak等科技公司的迅猛成长及成功上市,让印尼这个国度有了更多关于“互联网数字化转型”的想象力,同时也吸引了大量印尼人才的回流。
“刚刚上市成功的Goto,就是一家包揽了打车、外卖、电商、支付等众多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服务的互联网企业,相当于把滴滴、美团、淘宝糅合在了一起。印尼终于有一家超级本土企业了。”Alan说道。
与印尼本土互联网独角兽崛起相对应的,则是海外企业想要进入本土市场,所面临的诸多考验。
“印尼政府非常保护本土制造,因此中国跨境电商卖家想要向印尼本地销售商品是很难的。”Bagus直言,多数主做印尼跨境电商的企业,得以本土公司的身份进入市场,才会受到当地人欢迎。
另外,由于“重视国内手工业者和生产商的发展,尤其是成衣、鞋子和箱包”,印尼财政部关税总司自2020年1月30日起对跨境电商商品执行了新的税收标准,起征点从75美元下降到3美元,并调整了税费比例。其中,箱包进口税率为15%-20%,鞋子进口税率为25%-30%,纺织与成衣进口税率为15%-25%,均加在增值税10%和所得税7.5%-10%的基础之上。这对于低价且多使用直邮小包发货至印尼的跨境电商来说显然不是一件乐事。
种种迹象表明,印尼电商平台与本土国策之间存在一种微妙的斡旋关系。
比如,印尼本土科技巨头Goto的电商业务Tokopedia,至今尚未有正式对中国卖家开放招商。印尼电商独角兽Bukalapak目前停止了跨境招商。Shopee的跨境业务对商品品类有明显的限制——禁售穆斯林相关服饰,且商品的售价不能低于30000印尼盾,而销售食品、药品、和化妆品也都需要BPOM认证。
这些无疑都加大了中国电商创业者以“跨境商家”身份入局印尼的难度。
某东南亚电商服务商分享了一个例子:“去年,完美日记在印尼的销量表现很好,但受到行政效率的影响叫停了。因为完美日记在印尼上架的每个SKU都需要认证,时间周期在3个月到半年。”该服务商指出,如果新消费品牌进军印尼市场,本身的商业模式强调“快速上新、测试市场、打造爆款”的逻辑,那么将很难快速地在印尼市场跑通。
如果短期内无法改变印尼的政策外力,顺势而为或许是更明智的选择。有腾讯投资的Shopee和阿里控股的Lazada都是这么做的。
据了解,不管是Shopee还是Lazada,撒网在印尼的电商站点对“本土店铺”的入驻要求都非常之高。“你要注册当地公司、有KYC系统(本地人脸识别系统)、平台资料合规、产品认证合规(比如满足本地的SCI认证标准)、还要懂当地的文化差异、营商政务环境的一些‘规矩’,会比其它国家更加复杂。”Bruce说道。
反观两大平台的印尼“本土店铺”,则拥有了免佣金免关税的硬性优势。对中国卖家而言,不无论是走品牌化路线还是走低价策略,通过“本土备货”和“本地商家”的方式入局印尼电商,显然是一种比以“跨境业务”入局更为理想的途径。